2018年的主流流行语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的“十大流行语”,二是民族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下面内容是具体内容及背景解析:
一、《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 命运共同体
源于全球治理理念,强调人类共同利益,入选因其政治高度和社会影响力,体现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深度参与。 - 锦鲤
源自支付宝抽奖活动,象征“好运”,反映网民对幸运的向往,成为年度现象级词汇。 - 店小二
指服务行业从业者,延伸为政府部门优化服务的形象比喻,体现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 - 教科书式
形容规范操作或经典案例,如“教科书式执法”,传递社会对标准化的认可。 - 官宣
明星公布婚讯的用词,后被泛化为官方或个人的正式声明,使用场景广泛。 - 确认过眼神
出自歌曲《醉赤壁》,用于调侃或表达默契,如“确认过眼神,是广东人”吐槽红包文化。 - 退群
指退出国际组织或社交群组,反映国际政治与日常社交的双重语境。 - 佛系
源自日本“佛系男子”,形容不争不抢的生活态度,衍生出“佛系青年”等群体标签。 - 巨婴
批判心理不成熟的成年人,引发对社会责任与个体成长的反思。 - 杠精
指无理抬杠者,反映网络交流中的负面现象,成为公众批判的对象。
二、十大网络用语
民族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版本更贴近互联网文化,包含:
- skr(拟声词,表达赞赏)
- C位(核心位置,源于娱乐圈)
- 土味情话(直白幽默的表白方式)
- 皮一下(调侃式互动)
- 燃烧我的卡路里(健身热潮口号,出自歌曲)等。
三、特点与差异
- 评选标准差异:《咬文嚼字》注重语言创新与社会价格,而网络用语更侧重传播热度与娱乐性。
- 重合词汇:如“锦鲤”“官宣”等同时入选两类榜单,体现跨平台影响力。
- 文化背景:部分词汇(如“skr”“C位”)源于综艺或粉丝文化,反映年轻群体的语言创新力。
四、社会意义
这些词汇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社会心态的镜像。例如“命运共同体”展现大国担当,“佛系”折射青年压力,“杠精”警示网络沟通环境。通过语言变迁,可洞察2018年国内外热点事件与公众心情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