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50字?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致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呵呵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这幅画高25厘米半,长525厘米。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说到底,《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格。
第 1 页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物品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二、有关清明上河图的文字资料80字?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其中一个。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全球绘画史上都是完美无缺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致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格和艺术价格。
三、有关清明上河图和张择端的资料?
答:画作介绍
《清明上河图》卷为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后幅有金张著、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96方印。 [1] 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市景观的画幅。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刻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此画卷是画家选取了汴梁城市中的一个局部,细细加以描绘,犹如现场录象中的一段切片。从外城的菜园子,一直画到内城最为繁华的地段,让观者看得有滋有味。每当《清明上河图》卷在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展出时,在它的展柜前总是挤满了观众,排着队顺序缓缓移步,观看得兴味昂然,从他们的口中不停地传出赞叹声。《清明上河图》吸引观众的艺术魅力,除了整幅画作气势宏大和高超的写实技艺之外,还有就是极其出色的细节描绘。
创作背景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6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与金对峙的12世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并达到日趋激化的程度。当时,表面上的升平景象,已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和危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他创作了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 [1]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图 局部
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作品欣赏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其中一个。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24.8公分),长528.7厘米(528公分),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全球绘画史上都是完美无缺的。
清明上河图 局部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说到底,《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格。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物品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特别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具体人数有争议),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82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2]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开头来说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缘故有两种,一种可能是由于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由于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然而更多的专家认为图取名为《清明上河图》,其含义就是清明节去河边(具体干什么暂不探讨),而图尾柳树边正是主仆一行人出行,完全可以看做是遐想的主人公,那么《清明上河图》名字的含义就完全可以诠释了。反到是有些专家认为画的开始部分来的唐突,好像人为的裁去开头部分,由于原画开头部分有宋徽宗的题字,被裁剪获利之说更有可信度。
四、与清明上河图有关的?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这幅画高25厘米半,长525厘米。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说到底,《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格。
五、和清明上河图有关的游戏?
落花时节又逢君,是这个完全没错,选网游篇
六、与清明上河图有关的谚语古诗词?
答:
关于《清明上河图》有下面内容诗句:
1、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朝代:金朝
诗文: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释义:
游人穿着华丽,妆容华贵,儿童看着灯火玩闹嬉戏,
我又是在干什么呢?我也在游人欢乐的笑语气氛之中。
2、玉京曾忆昔繁华
作者:赵佶
朝代:宋朝
诗文: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释义:
回忆汴京往昔的繁华,万里山河都属于帝王之家。奢华的宫殿园林,弦管笙琶的声音日夜不断。
花城早已是空寂无人、萧索冷落,虽然身处黄沙漫天的胡地,那繁华如春的汴京仍然时常萦绕在梦中。家乡在何处,怎么忍心听到那羌笛吹奏凄凉彻骨的《梅花落》。
3、汉上繁华
作者:徐君宝妻
朝代:宋朝
诗文:
汉上繁华,江南上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释义:
南宋时期汉水至长江一带特别繁华,许多人才都保持着宋徽宗时的流风余韵。绿窗朱户。十里之内全是华美的房屋,元兵一到,刀兵相接,旌旗挥舞,数百万蒙古军长驱直入,歌舞楼榭瞬间化为灰烬。
清明太平的三百余年,制度文物被毁灭的干净彻底,一切都没有了。幸而自己没有被舞北去,还客佳在南方。分别了的徐郎你在哪里?只有自己独自惆怅,和徐郎也没有理由可以想见了。从今以后,只能魂返故乡,与亲人相会。
七、哪两个诗句和清明上河图有关?
一、《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作者赵佶 朝代宋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
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白话释义:
回忆汴京往昔的繁华,万里山河都属于帝王之家。
奢华的宫殿园林,弦管笙琶的声音日夜不断。
花城早已是空寂无人、萧索冷落,虽然身处黄沙漫天的胡地,那繁华如春的汴京仍然时常萦绕在梦中。
家乡在何处,怎么忍心听到那羌笛吹奏凄凉彻骨的《梅花落》。
二、《满庭芳》作者徐君宝妻 朝代宋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白话释义:
清明太平的三百余年,制度文物被毁灭得干净彻底,一切都没有了。
幸而自己没有被舞北去,还客佳在南方。
分别了的徐郎你在哪里?只有自己独自惆怅,和徐郎也没有理由可以想见了。
从今以后,只能魂返故乡,与亲人相会。
三、《汉上繁华》作者徐君宝妻 朝代宋
汉上繁华,江南上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白话释义:
南宋时期汉水至长江一带特别繁华,许多人才都保持着宋徽宗时的流风余韵。
绿窗朱户,十里之内全是华美的房屋。
元兵一到,刀兵相接,旌旗挥舞。
数百万蒙古军长驱直入,歌舞楼榭瞬间化为灰烬。
八、歌曲清明上河图歌词
清明上河图歌词: 唤起古人的壮丽画卷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瑰宝其中一个,它以其细腻凝练的技巧和丰富多样的内容而闻名于世。这幅画作描绘了北宋时期的都市生活场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大众的繁忙和生活方式。 借助歌曲清明上河图以及其中的艺术描绘,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面貌。
清明上河图歌曲: 还原古人的喜怒哀乐
清明上河图歌曲是一种通过音乐形式表达对古代绘画的致敬。这首歌曲融入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和古人的文字描绘,创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表达,我们可以回溯到古代社会,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
歌曲清明上河图以其优美的曲调和动人的歌词,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韵律和审美的全球。它将聆听者带回到古代,感受历史的洪流,体验古人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歌曲清明上河图: 唤醒远古的记忆之旅
清明上河图歌曲不仅仅是一首能够让人陶醉其中的音乐作品,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当我们闭上眼睛,倾听歌曲中那富有节奏感的旋律,仿佛我们站在了千年前的大街上;歌词中的描绘,使我们近乎看到了古代城市的繁忙与喧嚣。
歌曲清明上河图在悠扬的旋律中唤醒了远古的记忆,让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社会。这是一场关于时光的穿越,通过歌曲的表达,我们领略到了古人的聪明和情感,仿佛与古代文化紧密相连。
清明上河图歌曲所描绘的古代生活场景丰富多样,从市井生活到官府豪华,从农田田妇到江湖豪杰,无所不包。通过听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大众的喜怒哀乐,近距离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形。
歌曲清明上河图: 感受古代社会的风情万种
清明上河图歌曲不仅是一种音乐享受,更是一次对古代社会风情的感受之旅。当我们聆听这首歌曲时,仿佛置身于古代的街巷间,体验着当时大众的生活和情感。
清明上河图歌曲中的歌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市集喧嚣到官府宏大,从农田劳作到花魁双娇,每个画面都展现出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多样性。
通过歌曲清明上河图,我们仿佛置身于古代社会,感受着不同阶层大众的生活情形、情感和思绪。这种通过音乐唤起对过去文化的记忆和情感的方式,使得清明上河图歌曲成为了大众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一次对历史的回溯之旅。
歌曲清明上河图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突破时刻的束缚,将古代社会的场景和情感重新带回到现代。通过歌曲的美好旋律和歌词的传达,我们能够近距离触摸到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深入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多样性。
九、找一本与清明上河图有关的小说~?
名字叫《清明上河图》,小匹夫写的,花山文艺出版社的 推荐一本《牛顿的新装》,另外还有一些写收藏古玩的小说,但没有这些那样悬疑、惊险
十、清明上河园和清明上河图有关系吗?
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城西北隅,东与龙亭风景区毗邻,是以宋代张择端的名《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营造法式》为建设标准,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为题材,以游客参与体验为特点的文化主题公园。
而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其中一个。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全球绘画史上都是完美无缺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致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格和艺术价格。
清明上河园是中国民族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基地。2009年,清明上河园成为中国全球纪录协会中国第一座以绘画作品为原型的仿古主题公园。
为了丰富景区的宋文化内涵,更好的再现《清明上河图》和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园区利用北苑的湖面和周边景观建筑投资1.35亿元,通过将九阙经典宋词和一幅古画串联起来,运用高科技手段演绎出了大宋王朝的辉煌。
为展现宋代文化艺术之辉煌,大型晚会“东京梦华魂”把宋代东京舞蹈、音乐、服饰融于一体,宋代艺术美好绝伦,宋代文化神韵幽长。看着这秀丽的画面,我们仿佛又穿越到了北宋,朋友们也来体验一下穿越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