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期中阶段考试第一二章复习教案和针对性练习
从实验学化学
[考点]
1、掌握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会判断基本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2、会选择适当的分离和提纯技巧(物理技巧有过滤、蒸发、蒸镏、萃取),主要是根据各种技巧的应用条件来选择。
3、注意基本仪器的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过滤器、冷凝管、分液漏斗、容量瓶
4、能根据除杂原理和要求,正确选择试剂和设计试剂的顺序以及实验步骤
5、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及相关概念的判断,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仪器、步骤和误差分析)
7、有关cB的简单计算:如求cB,溶液稀释的计算
[相关聪明点]
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技巧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技巧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化学技巧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八个字“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二、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
气体的检验(包括检验纯度)
离了的检验(如C1-1、SO42-)
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出的现象不同,可把检验离子的技巧归纳为三种类型:
生成沉淀:如C1-1、SO42-的检验。
生成气体:如检验NH4+ 、CO32- 、SO32-离子等都采用此法。
显现独特颜色:如对酒后驾车者呼气中乙醇的检验。
三、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1)物质的量
①一个基本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mol)。
②l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③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
④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的种类。
⑤n=N/NA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M 单位:g·mol-1 Kg·mol-1 表达式:M=m/n
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的(分子的)
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7.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1)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表达式:Vm=V/n,单位:L·mol-1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二22.4L·mol-1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同温同压下:V1/V2=n1/n2=N1/N2
推论(略)
7.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量叫溶质占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单位mol/L。cB=nB/V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解题思路]
①由定义出发:根据cB=nB/V,欲求cB,先求n、V
②由守恒见解出发:a.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ClV1=C2V2.b.溶液中“微粒之间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c.质量守恒
③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c=1000mL×ρ×ω/(M×1L)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考点]
1.能够区别胶体、溶液和浊液等三种分散系。(主要是判别哪些物质属于胶体)
掌握胶体的特征性质—丁达尔效应。以及它与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致不同。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蔗糖、酒精)的判断,以及能否导电的判断(导电缘故是:?)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离子反应的条件;
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
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或某些物质的检验。
能判断某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能正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当中的有关概念,领会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能够找出氧化还原反应当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以及它们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间的关系。
能根据元素的价态判断该物质应具有什么性质,同时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能进行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正确判断。
[相关聪明点]
本章复习时,下列主要聪明点应得到纲领性的明确、记忆,有些内容可进一步深化领会。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技巧。
分类是进修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技巧。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技巧。
2.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系属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有多种。
3.胶体
分散质粒子大致在1nm—100nm的分散系。胶体与溶液、浊液在性质上有显著差异的根本缘故是分散质粒子大致不同。
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技巧——利用丁达尔效应。
制备Fe(OH)3胶体——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滴人(先慢后快)沸水中,所形成的液体与我们所熟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性质是不同的,红褐色透明液体。
FeCl3+3H20二Fe(OH)3(胶体)+3HCl
胶体具有许多性质,在工业、农业、科研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应用。
4.电解质及其分类
(离子参与且有化合价的变动)
注意:
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都属于电解质。对电解质以在水溶液里是否完全(全部)电离为标准划分,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致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