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多年前古人就用上7格餐盘了?揭秘秦汉分餐制

考古发现颠覆认知:秦汉已有”分餐盘”

谁能想到,在18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古人就已经用上了类似现代分餐制的7格餐盘?这个惊人的发现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古代饮食文化的认知。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竹简不仅记载了”百姓两顿皇帝四餐”的饮食制度,更揭示了当时已经存在精细的分餐器具。这些餐盘将主食、菜肴、调味品严格分区,与现代自助餐盘的设计理念如出一辙。

7格餐盘里的等级密码

这些出土的7格餐盘可不是简单的餐具,而是承载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使用的餐盘格数最多,可达7格;贵族5-6格;普通官员3-4格;百姓则只有简单的2格分区。每个格子的大致、深浅都有讲究——主粮区最大,肉类次之,蔬菜和调味品区最小。这种设计不仅保证了营养均衡,更体现了”食不言,寝不语”的礼制想法。

分餐制背后的饮食聪明

古人发明的7格餐盘蕴含着惊人的饮食聪明:防止食物串味、控制进食量、保证营养均衡。考古发现显示,当时的餐盘甚至考虑到了”进食动线”——从主食到配菜再到汤品,完全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进餐顺序。难怪《礼记’里面记载:”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这种科学的饮食方式,比西方分餐制足足早了近两千年!

从7格餐盘看中华饮食文明

这些1800多年前的7格餐盘,证明中国才是分餐制的真正发源地。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人对饮食卫生的重视,更展现了中华饮食文明的先进性。下次当你使用现代分餐盘时,不妨想想——这可能是对秦汉饮食聪明的隔空致敬。这些沉睡千年的餐盘告诉我们:在饮食文化这件事上,古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现代”得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