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王冠下的帝国史诗:罗曼诺夫王朝十七任沙皇权力浮沉录 血色王冠小说

1. 米哈伊尔一世·费奥多罗维奇(1613-1645)

  • 身份:罗曼诺夫王朝开国沙皇,伊凡四世(雷帝)的远亲。
  • 统治特点:1613年经国民议会推选即位,结束了俄国“混乱时期”。其父菲拉列特长老实际摄政,致力于恢复民族秩序。
  • 2. 阿列克谢一世·米哈伊洛维奇(1645-1676)

  • 身份:米哈伊尔一世长子,推行中央集权。
  • 统治特点:吞并东乌克兰,发动俄波战争,但因农奴制改革引发盐商和斯捷潘·拉辛起义。
  • 3. 费奥多尔三世·阿列克谢维奇(1676-1682)

  • 身份:阿列克谢一世长子。
  • 统治特点:体弱多病,朝政由纳雷什金家族把持,期间吞并第聂伯河以东地区。
  • 4. 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摄政,1682-1689)

  • 身份:阿列克谢一世之女,费奥多尔三世同母姐。
  • 统治特点:扶持伊凡五世与彼得一世共治,实际掌权,发动对外战争但失利。
  • 5. 伊凡五世(1682-1696) & 彼得一世(1682-1725)

  • 共治时期:伊凡五世智力低下,彼得一世由其母娜塔莉亚摄政,1696年后独掌大权。
  • 彼得大帝改革:推行西化政策,迁都圣彼得堡,1721年加冕为“全俄罗斯皇帝”,建立俄罗斯帝国。
  • 6. 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1727)

  • 身份:彼得一世第二任妻子。
  • 统治特点:首位女皇,在位期间设立俄罗斯科学院,政权由权臣缅希科夫掌控。
  • 7. 彼得二世(1727-1730)

  • 身份:彼得一世之孙。
  • 统治特点:年幼继位,迁都回莫斯科,保守派势力抬头,死后罗曼诺夫王朝男嗣断绝。
  • 8. 安娜·伊万诺芙娜(1730-1740)

  • 身份:伊凡五世之女。
  • 统治特点:德意志贵族掌权,政治混乱,临终指定婴儿伊凡六世继位。
  • 9.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1741-1762)

  • 身份:彼得一世之女。
  • 统治特点:发动政变夺权,参与七年战争,设立莫斯科大学,死后由外甥彼得三世继位。
  • 10. 彼得三世(1762)

  • 身份:彼得一世外孙,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家族成员。
  • 统治特点:在位仅半年即被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推翻,王朝分支转为“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罗曼诺夫”。
  • 11.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

  • 身份:彼得三世妻子,通过政变上位。
  • 统治特点:三次瓜分波兰,击败奥斯曼帝国,俄国领土扩张至欧亚,被称为“大帝”。
  • 12. 保罗一世(1796-1801)

  • 身份: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子。
  • 统治特点:推行军事改革,因与贵族矛盾被刺杀。
  • 13. 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

  • 身份:保罗一世长子。
  • 统治特点:击败拿破仑,成为“欧洲救世主”,推动神圣同盟。
  • 14. 尼古拉一世(1825-1855)

  • 身份:保罗一世第三子。
  • 统治特点: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制度弊端。
  • 15.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

  • 身份:尼古拉一世长子。
  • 统治特点:推行农奴制改革,出售阿拉斯加,遭民意党人刺杀身亡。
  • 16. 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

  • 身份:亚历山大二世次子。
  • 统治特点:保守统治,镇压革命,推动工业化。
  • 17. 尼古拉二世(1894-1917)

  • 身份:亚历山大三世长子,末代沙皇。
  • 统治特点:日俄战争失败,1905年革命后被迫立宪,1917年二月革命后退位,1918年与全家被处决。
  • 关键注释:

  • 王朝分支:1762年彼得三世继位后,罗曼诺夫王朝与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家族合并,形成新分支。
  • 灭亡:1917年二月革命终结王朝,尼古拉二世退位后于1918年遇害,标志罗曼诺夫家族统治结束。
  • 如需更详细世系或特定君主政策分析,可参考来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