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天悄悄溜走,我们才后知后觉
“后知后觉又过了一个秋”——这句话最近在社交媒体上被频繁引用,道出了许多都市人的共同感受。立秋那天,《晚秋》《枫》等怀旧金曲播放量暴涨270%,评论区充斥着”还没感受夏天就立秋了”的感慨。我们是否也像歌里唱的那样,总是在季节过去后才后知后觉?心理学家指出,现代人正陷入”季节感知障碍”,城市生活切断了我们与天然的联结,让时光的流转变得模糊不清。
谁偷走了我们的秋天?
空调房的季节谎言让四季变得不再分明。写字楼恒温26℃,上海白领小林说:”去年毛衣都没机会穿,降温直接换羽绒服”。我们穿着同样的衣服上班,却不知道外面是艳阳高照还是秋风瑟瑟。电子日历的温柔陷阱用手机推送取代了梧桐落叶的讯息,00后大学生坦言:”要不是热搜提醒,根本不知道今天立秋”。外卖时代更是让味觉的季节标志褪色,北京美食博主晒出对比图:”2015vs2025的立秋餐桌,时令菜消失了一半”。当全年都能吃到小龙虾和糖炒栗子,我们用什么来感知秋天的到来?
找回秋天的仪式感
面对”后知后觉又过了一个秋”的遗憾,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创新与季节的联结。成都”落叶感知规划”发起人王姐建议:”每天捡一片不同颜色的叶子夹在笔记本里”,这个简单动作让参与者重新发现了季节变化的细微之美。苏州菜场推出的”盲盒秋菜包”则通过味觉唤醒季节记忆,随机搭配菱角、鸡头米等当季食材,让餐桌重新成为感知季节的窗口。小红书”关机赏秋挑战”已有12万人参与,制度很简单:每天户外发呆30分钟,不看手机,只是感受。一位参与者分享道:”原来公司楼下那棵银杏,从绿变黄的经过这么美,我每天匆匆路过却从未注意。”
让”后知后觉”变成”当下感知”
“后知后觉又过了一个秋”不应该是我们的宿命。试着问自己:今年第一片落叶是在哪发现的?上一次静心感受秋风是什么时候?季节感知能力的退化,本质上是生活节奏失控的表现。当我们被职业消息、社交推送不断打断,天然难以察觉窗外的季节更替。但反过来,重新建立与季节的联结,也能帮助我们找回生活的节奏感。不需要复杂的规划,从明早开始,上班路上放下手机五分钟,看看天空的颜色,感受风的温度,或许就能打破”后知后觉”的循环。
秋天不会由于我们的忽视而停止到来,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再错过。当”后知后觉又过了一个秋”变成朋友圈的年度感慨时,希望我们中的更多人能骄傲地说:这个秋天,我认真感受过每一片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