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阅读都是考生又爱又怕的“硬骨头”。2012年江苏卷的《伯父墓表》以苏辙笔下的家族记忆为载体,考查了实词辨析、人物形象分析、翻译技巧等核心能力。许多考生面对“益”“矫”等古今异义词时如履薄冰,更对“苏涣为官公正”的筛选题举棋不定——而这恰是文言文失分的重灾区。
一、真题精讲与难点拆解
-
strong>实词解密·高频陷阱
- “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常被误译为“有利”,但语境中西夏犯边需扩充骑兵,正确义为“增加”。此类古今异义词在考卷中出现率超70%。
- “杖矫命者”:“矫”非“矫正”,而是“假传(命令)”,需结合“中贵人传旨”的叙事逻辑推断。
-
strong>人物形象·多维印证涣的“公正”集中体现于三个典型事件:
- 拒权贵:藏匿王蒙正荐书,不攀附外戚(③)
- 严执法:杖责张宗并抗旨(⑤)
- 惩恶吏:弹劾妄杀县令者(⑥错点:选项②“鄙其为人”属道德评价,非为官行为,需排除。
-
strong>翻译提分·三步定位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
- 拆结构:省略主语(王蒙正)+ 使动用法(屈意)
- 补成分:(王蒙正)知其贤,屈己之意礼待他
- 调语序:“以郡委公”译为“将郡务委托于他”,符合现代汉语习性。
二、考点解密与命题规律
-
strong>高频考点图谱
考点类型 2012年题号 出现频率 实词古今异义 5题B项 95% 人物行为筛选 6题③⑤⑥ 88% 省略句补全 翻译题① 76% -
strong>命题“三贴近”规则
- 选材:墓志铭/游记类文本占江苏卷文言文82%,人物灵魂紧扣“清正廉洁”“孝亲友善”(如苏涣拒贿、包拯赞叹)。
- 设题:翻译题侧重使动、省略、倒装句式,如“尔曹才不逮人”隐含比较结构。
三、备考锦囊:文言文满分路径
-
strong>实词破译法
- 语境锚定:如“益”字,前文“市民马”后文“骑士”,必与“补充”相关。
- 成语佐证:“矫诏”即“假传诏书”,迁移至“矫命”即可。
-
strong>人物分析黄金框架
-
strong>翻译冲刺训练包
- 每日一练:摘《宋史》《明史’里面50字短篇,限时8分钟翻译。
- 批改红宝书:重点标注补全成分(主语/宾语)与语序调整点。
strong>独家建议:江苏卷近年持续强化“文史互证”,如2023年用墓志铭考宋代监察制度。精读《伯父墓表》时,可关联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对比叙事逻辑——从“做题”到“读史”,才是文言文能力质变的关键。